教育最大的失敗,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看過一句話:“父母傾其所有地愛孩子,孩子卻貪得無厭地啃噬父母。”
很扎心,卻是事實。
替他做太多,卻得到事事想依賴父母的孩子;
無私的付出,卻得到不懂感恩、尊重父母的孩子。
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曾說:“孩子永遠沒有錯,如果錯了,一定是父母的錯。”
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深愛且尊重著父母的。
而當孩子不尊重父母時,便該反思自己的養育方式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莎士比亞曾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而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便是養出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看過這樣一段視頻。
一對大連的夫妻,做生意失敗了。
但為了讓兒子繼續在國際學校讀書,未來出國留學,計劃變賣自己的房產。
以此想鼓勵孩子奮發圖強,可孩子並不理會這些。
一如既往的在學校混日子,並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回家時,也不管家裡狀況如何,張口就跟媽媽要:三千塊。
媽媽很無奈地說:“我們的房子都計劃賣掉了,目前沒有錢給你,現在準備租房子呢。”
兒子被拒絕後,竟然憤怒的想要打人。
還理直氣壯地說:
“你們自個說要養我,完了整這一出,我欠你們啥呀,那你把我生下來幹啥呀,你拿我當狗耍呢!”
然後,踢倒凳子,摔門而去。
媽媽怕兒子做什麼出格的事,便妥協了。
去首飾店把自己的項鍊和戒指,抵押了2600元,給了兒子。
看著可氣又無奈。
父母傾其所有,孩子為什麼如此對待父母?
《正面管教》一書中講過:
父母做的過多,便剝奪了孩子鍛煉自己能力的機會,還讓孩子學會期待父母為他們服務。久而久之,便“理應”享受父母的服侍。
一旦父母不再滿足孩子需求,原來的愛漸漸變成恨,並以某種傷害性行為尋求報復,以此再獲得父母的付出。
原來,父母的寵溺,看似關愛,實則是一種傷害。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理應為孩子思慮深遠。
而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長遠的技能:便是學會感恩、尊重父母。
喜歡這句話:“養孩子如放風箏,既要它飛得高,又要它不斷線。”
為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愛,但也要讓孩子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電影《來都來了》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小男孩和媽媽在火鍋店吃飯。
服務員剛來,小男孩便開始點菜,並大聲報菜名:毛肚、鴨腸、耗兒魚……
一邊報還一邊問服務員:“記好了嗎?”
待服務員記完後,他卻淘氣地說:“不要!”
服務員很生氣,而一旁的媽媽卻沒有阻止,並和服務員說:“孩子還小,別和小孩計較。”
父母袒護不良行為,孩子便會為所欲為;
而明令禁止此行為,孩子便會懂得收手。
父母定的規矩,影響孩子一生的行為。
網上看過一個故事。
在高鐵上,有個五六歲的男孩,坐在座位上動來動去,還總踢前面乘客的靠背。
媽媽警告過多次,但小男孩安靜片刻後,又開始淘氣,還大喊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