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如果你還沒學會做這3件事,證明你的骨子裡還很自卑
對別人好,這種行為,本質上並沒有錯。
要改變一個人盲目討好的個性,關鍵不在於強硬地拒絕別人,而是在給予別人幫助時,也要思考,這件事情對於自己的價值是什麼。
人的本性,都是自利的,道格斯甚至寫了一本書來說明“自私的基因”是如何在進化過程中被不斷繁衍下來的。
要改變自己的討好,那麼意味著,要讓自己養成一種“自我價值思考”的慣性。
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而活的,如果你覺得自己在為了別人而活,不能代表你是一個好人,只能代表你迷失了。
不敢主動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需要主動地去爭取的。
你不說,別人很有可能就會把原本屬於你的東西佔為己有。
與世無爭,是一種避免內捲的方法,可是不能成為一個逃避自我的藉口。
有些人,明明很想要,可是一到嘴邊,就成了“我不在乎”。
之前工作時有個同事,我們工作的公司是一家做直播的電商公司。
有一次,老闆開了個新的賬號,讓她去直播賣貨,好不容易有點起色了,感覺自己提成可以多拿一點了,結果公司裡另一個主播直接把這個直播間接手過去了。
她雖然一直在跟我抱怨,可是卻沒有辦法去直接告訴其他人,那應該是屬於她的業績。
無論是在感情還是工作上,自卑的人往往非常被動,他們不敢向喜歡的人表達好感,不敢去爭取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甚至不敢要那些本該就屬於自己的東西。
自卑,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生活裡的一種困擾。
這一方面,是由於我們的文化里本身就存在著這樣的一種忽視自我價值的慣性。
我們受到的教育強調的是集體性、社會化,需要更多地考慮別人的感受,讓自己成為一個融入到集體之中的人。
但在一個集體裡,找到屬於自我的價值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在生活裡也常常受到自卑的困擾,那麼在這3種行為發生時,一定要提醒自己。
伯恩斯認為,要消解負面的生活信念,首先當它出現時,我們要意識到它的存在;第二,要識別這種消極的行為是由於哪一種負面信念造成的;第三,用正面積極的信念去取代這些消極信念。
自信,是沒辦法一蹴而就的。
要矯正自己的行為模式,只能從每一件“小事”和每一個小細節裡,一點點地去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