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老太兒女眾多卻獨居深山,每日吃自製糖饃,已忘記兒女長相

她說自己的三兒子萬一從這裡路過來看望她的話,能吃上一口甜饃,
老人一臉寵愛地說自己這個兒子是最喜歡吃她做得甜甜的饃了。
老人耳朵不好使,不大聲說話聽不到,她也沒有電話,只是估摸著快到掰玉米的季節了,
所以提前多蒸點甜饃,等兒子來了就能直接吃。
老人口中的這個見面最多的三兒子,其實他們也已經有半年沒有見過面了,
老人還說如果孩子們再不來看她,就忘了他們長什麼樣了。
聽到這些,在場的人頓時都有些心酸,老人說白麵是女兒來看她時為她帶上山的,
甜面是她家後山上的柿子磨成的面。
原來村子中的其他村民們都陸陸續續地搬下山去了,上山的路非常難走,
記者找到這裡時,光上山就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難以想象一位85歲的老人平時自己是如何磨面或者買了東西背上山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說自己走這條路走了好幾十年了,已經習慣了。
她還說曾經這裡被規劃成為了旅遊景點,那個經常會有人到這裡遊玩,
後山的那棵柿子樹上面的柿子長出來後就沒有籽,還特別甜。
當時來遊玩的人都去摘著吃,都說那棵樹上的柿子裡面就像是放了糖一樣甜,夠不著地還特地爬到樹上去摘。
但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這塊地被賣給了一個礦,之後村民就不敢在這兒住了,
搬走了好多家,也沒有人再來這裡旅遊了,柿子樹也就沒人再去摘了。
但是老人年紀大了,也不會爬樹,只能把底下的用長長的棍子勾下來一下,
高的就只能等長到爛了自己掉下來了。
老人拿著這些柿子,曬乾後跟玉米粒摻和在一起拿到山下找人磨成面,
然後再把這些面從山下背上山,回來做成甜饃吃。
她還說自己現在年紀大了,只能拿一些不太重的,超過10斤的東西,
可能就拿不動了,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家庭,不忙的時候來看她,給她帶半袋面就夠她吃好長時間了。
老人蒸好了饅頭,接著又拿出了另外一塊柿子面,和成了麵團,
揉了幾下,搓成了一個長長的條形,最後切成了方方正正的饅頭。
擺到剛剛燒開的水中後,蓋上蓋子開始繼續添柴,
老人說過不了一個小時就可以吃到她做的甜面饃饃了。
老人轉身時,記者看到她身上的褲子都磨出了破洞,
上衣外面的襯衫也開了線,但是老人似乎是沒有察覺到,依然熱情地招待著這些人。
幾個工作人員看到這時都有些不太好意思,商量著把包裡裝著的所有能吃的東西,
牛奶和火腿腸等都偷偷留給了老人。
快要燒好糖饃饃時,老人說要給幾個人搗一個蒜泥,一會兒饃好了可以蘸著吃,
幾人不忍心吃掉老人辛辛苦苦製作的柿子面饃。
因為這可能是老人可以吃三天的食物,他們如果吃的話一頓就把她蒸的全部吃完了,
善良淳樸的老人卻一直挽留他們說夠所有人吃了。
他們心想,不能給老人添麻煩,隨後,工作人員找了個理由,說有人給他們打電話,
讓他們下山去,現在必須得馬上走了,老人才不舍的說:「不能耽誤你們工作。」
送工作人員走的時候,老人不想被人看出自己的落寞,假裝不經意地用手抹了一把眼角的淚水,
不知此時她心中是不是想起了幾個孩子。
幾人走出好遠,還看到老人站在門口朝他們揮手,
可能是太久沒有見到這麼多人,老人有些激動,一直喊著下次再來。
看到這一幕,很多人想到了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因為自己也好久沒有跟他們打電話,好久沒有去看望過他們了。
再次衷心希望所有人有時間可以多陪陪家中的老人,
不要讓「子欲孝而親不在」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到時候就是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你最近給家中時刻惦記著你的老人打過電話嗎?